
1948年9月上旬,辽沈战役拉开了帷幕。蒋介石为了解救处境危急的锦州,命令以沈阳为基地的新编第1、第3、第6军,以及第71、第49军的主力部队,总计约十余万人组成了“西进兵团”,由廖耀湘指挥,迅速出发从沈阳向锦州进军。与此同时,蒋介石还指派侯镜如指挥“东进兵团”,试图与廖耀湘的部队形成夹击之势,企图凭借装备上的优势,在锦州城下与解放军进行决战,力图挽回局势。
廖耀湘,湖南邵阳人,黄埔军校第六期毕业后,他还曾赴法国深造军事学,学习了六年之久。回国后不久,全面爆发的抗日战争让他迅速投身其中,先后参加了南京保卫战和昆仑关战役,凭借出色的表现,他很快就升任副师长。1942年春,他随远征军前往印度,在兰姆伽接受了美军的系统训练,装备得到了显著提升,部队战斗力随之大幅增强。不久后,第二次缅甸战役爆发,廖耀湘凭借卓越表现被晋升为新6军军长。抗战胜利后,他随杜聿明进驻东北,与东北民主联军展开激战。凭借着先进的装备与丰富的经验,廖耀湘在解放战争初期的战场上占了不少便宜,这也逐渐让他养成了骄傲自大的心态。1947年8月,廖耀湘出任国军第9兵团司令,面对东北局势的急剧恶化,杜聿明与陈诚因指挥不力先后离职,卫立煌在蒋介石的强烈要求下赶赴东北,但情况依然危急。
展开剩余78%卫立煌到任后发现局面已经难以挽回,只得决定收缩兵力,坚守沈阳、锦州、长春等几个重要城市,摆出被动防守的姿态。辽沈战役爆发后,蒋介石命令廖耀湘率部增援锦州,但卫立煌对此持强烈反对态度,他认为从沈阳到锦州的距离超过了500里,一旦途中被解放军围困,后果不堪设想。而如果廖耀湘的兵团遭遇覆灭,沈阳也就难以保住。然而蒋介石坚持要求增援,卫立煌无奈,只能勉强同意。当时沈阳到锦州有两条路线可以选择,第一条为直接沿北宁线西进的捷径,虽为直线距离最短,但廖耀湘担心途中遭遇伏击,因此放弃了这一选择,而是绕道向北进攻彰武,选择了弓背路线。
彰武作为重要的交通枢纽,位于东野部队后方的补给线上,对于廖耀湘来说,攻占彰武便能切断敌军的补给线,从而迫使东野的攻锦部队回师救援,达到“围魏救赵”的目的。1948年10月9日,廖耀湘率兵进驻彰武一带,遭遇了东野第5纵队的顽强抵抗。经过三天激烈战斗后,第5纵被迫撤退,廖耀湘成功占领彰武。然而,他未曾料到,东野早已在内蒙古开辟了第二条补给线,东野的攻锦部队并未受到任何影响。廖耀湘的“围魏救赵”策略彻底失败,接下来,他的部队应当何去何从,蒋介石、卫立煌与杜聿明三人产生了严重分歧,僵持不下,争论了五天之久。
此时,锦州已经失守,范汉杰被俘。卫立煌建议廖耀湘兵团回撤沈阳,而杜聿明则抱有一线希望,认为若廖耀湘兵团继续西进,可能会有所突破,若打不通也应当从营口撤退,保存有生力量。蒋介石则误判东野攻占锦州后伤亡惨重,认为敌军已无力继续作战,仍坚持要求廖耀湘和侯镜如继续对进,夺回锦州。经过长时间的争论,廖耀湘的十余万大军停滞在彰武和新立屯一带,白白浪费了宝贵的时机。
最后,在蒋介石的强硬指令下,廖耀湘兵团继续西进,结果在黑山和大虎山遭遇了东野梁兴初指挥的第10纵队的顽强阻击。第10纵是支新成立的部队,成立时间不满一年,总兵力不足三万,装备简陋,士兵大多是新兵,重武器短缺,理论上与廖耀湘兵团相比,差距巨大。但梁兴初凭借坚强的战斗意志和出色的指挥能力,成功阻挡了廖耀湘的进攻。
梁兴初,出身贫苦,是一位铁匠出身的将领,他带领的第10纵队顽强抵抗,并且在战前动员会上发出了豪言:“这场仗,必须打好,不能打坏!不怕牺牲,哪怕拼光了我们,也能解放全中国!”10月24日清晨,廖耀湘派出六个师,在空军与炮兵的火力支持下,发动了对黑山和大虎山的全面攻击。随之而来的黑山阻击战异常惨烈,特别是101高地的争夺,成了战斗的高潮。
负责101高地防守的第28师第84团第二营,在强敌的炮火打击下,防御工事被摧毁,敌军趁机发起猛烈进攻。第二营英勇抵抗,连续击退敌人六次冲锋,但最终全营阵亡,高地失守。得知这一情况后,28师师长贺庆积立即调动预备队进行反击。经过三次反攻和激烈的肉搏,28师成功夺回了101高地。
10月25日,战斗进入最为惨烈的阶段。廖耀湘调集五个师,数十次发起猛烈冲锋,并用重炮猛烈轰击敌阵,数以万计的炮弹将不少山头夷为平地。梁兴初亲自赶到28师指挥,并要求部队誓死捍卫阵地。双方激战直到26日,廖耀湘的兵团仍无法突破第10纵的防线,付出了近万人伤亡的代价。而第10纵则也付出了约4000人的牺牲。
在这一关键时刻,廖耀湘却没有选择撤退或者绕道,而是依然坚决向黑山发起进攻。由于他低估了第10纵的防守能力,初期根本没有把它当回事,认为凭借兵力与装备优势,轻松就能打败对方。直到进攻开始后才发现,第10纵的顽强抵抗让他根本无法突破。此时,廖耀湘的兵团已经被困在黑山,难以撤退。
与此同时,廖耀湘的后路被切断,6纵和5纵已逼近厉家窝棚与郑家窝棚,南满独立2师也在前往营口的途中,准备切断他逃往海上的退路。此时,再选择回撤已经不可能,廖耀湘最终在黑山和梁兴初的死磕中,陷入了绝境。虽然他曾有机会选择回撤或绕道,但此时再想撤退已经太晚了。
最终,廖耀湘的西进兵团惨遭失败,廖耀湘本人被俘。1961年,廖耀湘在特赦下获释,之后担任政协委员。七年后,廖耀湘因病去世,享年62岁。
发布于:天津市赢翻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